About 4fdeco

靈光

作詞:張雨生 作曲:張雨生

我珍藏的記憶 隨風輕撫心靈
我鍾愛的旋律 隨意朗朗行吟
那面泛酡紅的人啊 總是讓我情不自禁
我收覽的美景 閉眼栩栩清晰
我蜷曲的身軀 任暖陽烘曬暈暈
那朱唇白齒的人啊 總是叫我情不自禁

如果有一首歌可以當作右溪的主題,我想就是這首張雨生的「靈光」。

每回見到新的業主,也許是新婚的小夫妻,也許是帶著一個小小孩的新手父母,也許是中年換屋的一家人,當他們打開新家的大門,眼中泛著期待,嘴角揚起希望,滿心歡喜地向我介紹新家的一切,以及計畫中夢想的生活。這時,我腦中就會有許多許多靈光乍現,即使窮盡我所擁有,極盡我所能夠,我希望我有把握,去捕捉到這個家想要的,只屬於他們的未來的模樣。

about 4fdeco

右溪緣起.創辦人的話

十多年前,我觀察到了住宅市場的現象。都市裡許多小康家庭面臨著一個現象:日常起居,隨著新型家電或家具不斷的推陳出新,生活日益精緻化,該如何在都市大樓狹小的空間中,充分利用每一吋可用的坪數,規劃出家的合宜樣貌,享受家的溫暖、家的便利。他們需要的設計,並不是大刀闊斧的敲牆壁、改格局、也不需要採用豪奢的建材、稀有的工法來製作裝潢,而是根據業主的個性、需求,透過巧思妝點,規劃動線,呈現舒適生活的自然面貌。
於是我創立了【右溪】品牌,希望能為居家住宅市場帶來一種獨特的設計服務。

 

右溪記 唐代 作者:元結
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遊處;在人間,則可爲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已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爲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爲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裨形勝。命之曰右溪。刻銘石上,彰示來者。

建築學門外的好奇者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引自老子道德經 )

作為一個非科班出身的設計者,一個對建築的愛好者,偶爾會被問到這樣的問題:「你是怎麼學會的?」「你為什麼知道自己對這些有興趣?」我好像從來沒有很具體的回答過這些問題,對我來說,好像一直都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很難一言以概全。

十幾年前我跟大部分買新房子的人一樣,會買一些「漂X家居」、「裝X設計」的雜誌來翻翻看,但很快的這類雜誌的內容已經很難滿足我。這些都是媒體業寫出來的,尤其我對文字寫作是非常敏銳的,我所感受到的攝影照片中的直覺與寫作的文字內容不符,媒體寫作的用意,只是在為設計作品擦脂抹粉。

接下來我得到一個概念,就是台灣的設計還很不成熟,至少,在雜誌上出現的作品,都不太成熟。從那以後我開始直接買國外的雜誌,直接大量的看國外設計的原圖,並且盡量避免看台灣「記者」或「記者出身的作家」寫的建築空間文章。

欣賞建築空間最重要的是作品照片的呈現,一張又一張的照片就是我學習的工具。以前翻雜誌、翻書,這幾年網路追蹤國外設計師、國外室內設計。有趣的是,近幾年興起的居家網站平台雖然都是國內建材廠商的廣告,但首頁吸引觀眾眼光的圖文,往往都是國外的室內設計照片,仍是我當年領悟到的: 國內的設計作品還不夠成熟,真正內涵美感的設計要到國際上去尋找。

「讀圖」是一件對我來說永不厭煩的事,看著一張圖,我會自問自答,這間房子為什麼這樣設計?家具為什麼這樣擺放?顏色為什麼這樣搭配?它的窗戶為什麼開這樣?窗外有什麼?窗裡窗外,門裡門外,彼此有什麼關聯?地面天花板之間,為什麼是這個高度?它可能是間多少年的房子?它先天有什麼不足?它改造後有什麼優勢?住在這裡的主人,是什麼個性?平常喜歡做什麼?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我好像化身一隻鳥兒,在那間屋子裡飛上飛下,飛進飛出,自問,同時也自答。如果可以遇到建築方面的老師,我會很想要深入討論這些問題,但是,我不是科班出身,沒有這方面的老師,所以,網路就是我的老師,書本就是我的老師。

本文開頭的第一段:「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這是中外建築學者,對於何謂「建築空間」,所給的一致定義。延展土坏以做為器具,當他中間空虛無有的時候,才有器具的用途。鑿開門窗打造房屋,當它空虛無有時才有房屋的用途。建築設計所創造所追求的,正是這當中的「無」。牆與牆之間,是無,才有了室內空間,門窗的洞,是無,才能讓光線與空氣流通,物與物之間,是無,才創造了合宜的生活動線。

「故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所以實有而讓物體有了利益,虛無而讓物體有了用途。反覆思索這些句子,配合手邊的各式各樣房子的圖,一直覺得我是幸運的,我靠自學的方式能夠看懂更多更多房子。

(圖片為「圖像中國建築史」內頁,梁思成著 1946 )

留白的空間律動

裝修只做三分滿,讓傢俱家飾的優雅填滿剩下的五分,最後兩分留白,這是我認為最理想的裝修配置。

風格思維的定義

風格;它不應該是指一種制式的做法,而是蕴含了靈活的定義。它能反映出主人的思維、夢想、價值觀和生活態度。

Story with the Homeowner I

設計創作.與屋主的小事

是2017年春天的一個午後。

我們相約在下午兩點左右,他們家對面的一家咖啡館。寶貝爸媽沒辦法同時出現,所以是輪流來的。媽媽先在家裡陪著兩歲的小貝睡午覺,爸爸帶著五歲的小寶,帶著房子的建築圖,先跟我會談。因為小寶坐不住,爸爸給他準備了圖畫貼紙簿,我們一邊看著設計圖,一邊聽著小男孩嘰哩呱啦的童言童語,在很有趣的、好險沒有打翻桌上咖啡的過程中,逐一對談我對這間房屋建築圖的想法。

接著爸爸把小寶帶回家,讓媽媽得空在小貝睡著後,可以出來喝咖啡。我加入這一段建築旅程,就從這一杯免費的咖啡開始了。

小寶小貝家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說...........

因為很難搞定小寶小貝,所以當我們需要會面的時候,我就帶著我的工具直接去小寶小貝家,媽媽布置好玩具天地,三個大人就坐在小小的餐桌邊,一張一張的看圖討論。

有時候討論到很深入時,一時會忘了小朋友,有一次,小寶跑到房間去,不知道在搞甚麼鬼,等到爸爸驚覺不對,衝進去一看,小寶爬到窗戶的窗台上了 !小朋友馬上被罵,抓到客廳來罰站….

小寶的”驚嚇一爬”,也正好切合當天的討論重點,因為我們正在討論,窗戶的尺寸、高度和開啟方式。

藍色夢幻小木屋

會面的機會並不多,所以小寶爸經常要利用中午休息空檔打電話來,或是剛下班在車上用擴音講電話,有時候會一邊說一邊聽到:「小寶! 小貝!爸爸@%$&!」

小寶爸每個月都要去大陸,在大陸LINE不通,要用微信,所以我們分別有LINE和微信的三人群組,一年多來,群組裡面的對話,不知道蓋了幾千層樓,還不能刪掉,因為房子還沒蓋好,設計仍須努力!

兩個小孩房中間該不該打個”兔子洞”?

小寶媽有一次突發奇想,提議兩個小孩房中間的隔牆,開一個矮矮的洞,可給小孩爬過來爬過去,做個小木門,等長大了以後再封住。營造的老闆碰到這一類問題,每次都很生氣不想理他,然後這個問題又跑到我身上來了。

所以我就真的想出法子,洞開多大,開在哪,怎麼開 (但最後還是放棄開洞)

有人問我怎麼能忍受客戶這些天馬行空?尤其是,身處在竹科這個生活圈,每一個人好像都以為每一個問題一定有一個解方,無止盡的追求解方…..

我只是把客戶當夥伴,我們之間不是上對下或下對上的關係,當他找不到解方的時候,給他一個近似的答案,他會在這個琢磨的過程中,真正看清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Story with the Homeowner II

設計要如何「摸」的到?

木頭的細緻手感是其他素材難以取代的,手連著心當你摸著原木桌子,心情真的會變好。曾經設計過的一家小咖啡店,店主的親人是原木木工,懂木作但不懂設計,這項委託案例,是右溪工作室歷來用過最多原木的作品。

觸覺的美感,包括木頭地板的安全感、木製傢俱的手感、沙發布料的柔軟、生活器物的真實感,都理應放在居家設計的第一優先。
因為;設計完成的空間,是一個窩、是一個避風港、是一個日常起居的地方,而不是一張張3D室內設計軟體照片。       原木咖啡屋完整圖文紀錄     

每一次設計完工後,我都有機會再次回到我所設計的家,坐下來跟主人聊聊天感染她們搬進新家的喜悅或舊家改造後焕然一新的興奮感。
這些時刻通常沒有辦法拍照下來存檔,當中的對話節錄大約是這樣的:我先生現在下班回來超喜歡來這間書房的!每天晚上都待到不想下樓!!妹妹好喜歡她的房間常常帶好朋友進來玩躲貓貓!哥哥很滿意房間設計成很酷的感覺 . . . .

她們的搬進新家喜悅圖文紀錄

大約每隔三年就會有一組客户提出要在裝潢中加入溜滑梯的需求。

當然活必須是有樓梯的房子,在樓梯上區隔出二分之一的動線以實木打造,巧妙融合裝潢創造一個讓孩子開心無比的角落。我們的木工老師傅非常有經驗每一個溜滑梯長度、彎度都不太一樣必須思考動線、人體的衝力、結構的穩固性、務必帶給小朋友安全又刺激好玩的體驗。

       在家溜滑梯夢想成真圖文紀錄       

這個開放式廚房+客廳的空間,大量使用溫柔的莫蘭迪灰階色調:灰緣、灰藍、灰白、灰杏、灰褐,酌以適度低調的霧金色、復古黃銅等素材。
燈光的設計運用了八種不同的照明,讓屋主可以依據不同的情境,直接或間接照明巧妙的壁紙點綴,即使在低度光源下空間仍然保有溫柔的表情,不會顯得冰冷單調。
SHADES OF GERY 繭居生活圖文紀錄

Story with the Homeowner III

讓設計「屋如其人」!

小R是個個性爽朗、喜愛運動、熱愛K-pop 的女生,染著一頭金色秀髮,外表看不出來已經是兩個青少年孩子的媽媽。 住了十年的家,裝潢已呈現許多因生活痕跡而老舊的樣貌,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要重新裝潢,全家得打包搬出去住,頗為費事,但家具有的半新半舊,丟掉可惜,不丟似乎顯得阿雜。

我場勘整間房子一圈,給了幾個建議:

1. 舊有的油漆或家具、窗簾、壁紙等,鮮豔色系太多彩度要降低往灰色系調整。

2. 全室鋪超耐磨木地板,讓整體感色調有一個統一的重心,其餘物件的線條,盡量簡化,減少太多弧形或古典式線板的線條。

3. 留下全實木的家俱,請油漆師傅重新打磨上漆,成果會跟新買的一樣。

4. 各空間坪數不大,不要用布窗簾,厚重感又容易積灰塵,改用風琴簾,客廳用透光,房間用遮光,色調全部往中間色調整。

灰色中間色,是屬於timeless不易過時老態的色調,也比較符合小R活潑爽朗、有話直說的個性。過程中,小R也親自參與了玄關六角地磚的拼圖排列,改造的成果,全家非常滿意,一個月之後搬回家,兩個孩子簡直像開箱禮物一樣興奮。我們這些接下任務的工作夥伴,看到屋主的笑容,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Story with the Homeowner Ⅳ

愛你所愛的夜空藍 . . . . .

Queena夫妻倆一同來工作室諮詢時,我們翻看建材樣本,先生說:「Queena最喜歡藍色,什麼都要用藍色的,只要有藍色都好。」有一回在電話中跟我說:「這間房子對我跟Queena很重要,是我們人生中很寶貴的部分。」

Queena喜歡的藍,特別是一種深藍,像夜空的顏色,乾淨的夜空,它其實不是黑色,而是深邃靜謐的藍。 小夫妻預算非常有限,我建議他們降低空間的彩度,盡量整室無色彩,用白色與灰色打底,那麼選出來的焦點軟裝夜空藍色,就會非常出色。

 

Queena喜歡的藍,特別是一種深藍,像夜空的顏色,乾淨的夜空,它其實不是黑色,而是深邃靜謐的藍。

 小夫妻預算非常有限,我建議他們降低空間的彩度,盡量整室無色彩,用白色與灰色打底,那麼選出來的焦點軟裝夜空藍色,就會非常出色。

 

   

Story with the Homeowner V

孝順的兒子的長輩退休宅 . . . . .

小D長得端正帥氣,是個非常孝順的兒子,因為父母老家是老舊公寓,沒有電梯,所以在自己的住處附近,買了一間兩室一廳的房子,要接父母來養老,自己住在鄰近的大樓,可以就近照顧長輩,又能保有彼此空間。 

我自己曾為父母規劃過養老宅,關於長輩的動線安全,以及未來可能的病床照護,外傭需要的睡眠空間等等,有充分的想法與經驗可分享,所以小D找上了我。

 

小D的母親身材非常嬌小,146公分的身高,規劃時要特別注意所有物品的適當高度。一開始,小D的父親說,老家的東西很多,收納空間一定要多做一些,不然搬過去不夠放。兩室一廳室內不到17坪的房子,其實沒有太多的空間可規畫收納,如果硬要填滿系統櫃,只會處處產生壓迫感,顯得房子更小更擁擠。 

長輩退休生活,除了睡覺時間,外出購物活動以外,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坐在客廳裏看看電視,小D說,在老家從來沒有習慣坐餐桌吃飯,都是坐在沙發或小凳子就著大茶几吃飯。

 

 

因此,規劃的重點之一,就是這個living room的生活空間,要盡量保持大動線,活動家具要舒服,要有放電風扇的位置,茶几當桌子用,不要有尖銳直角,冰箱靠近客廳放,且要有一座可用快煮壺燒水,可隨手拿取常備藥品、保健食品,可收納日常水壺、水杯、零食等等的餐邊櫃。 

因為長輩身材嬌小,所以我捨棄了做一般制式的餐邊櫃有吊櫃的形式,吊櫃做得再多,根本拿不到東西,不能隨手拿到東西的空間,等於沒有功能,這是我們減法設計的一大原則。 

於是設計的成果是這個邊櫃,上層有足夠的檯面,有足夠的分格收納放瓶瓶罐罐,抽屜也順手可放各種小東西、帳單、文件,下層可放乾糧、零食、茶葉罐等等。

 

 

至於長輩在乎的收納空間呢? 全部集中在兩間臥室的「非動線區」,就是:走路不會撞到的位置,躺在床上不會正對面壓迫感的位置,有足夠的抽屜櫃、吊衣櫃、棉被櫃、行李箱櫃。

做完小D的長輩宅,真心覺得我是很有福報的人,可以把自己過往的經驗應用在室內設計,幫助有需要的人,希望每個家庭的父母都可以在安心宅內終老,平平安安度過晚年。

 

  

 

Story with the Homeowner VI

神奈川沖浪裏 . . . . .

Ivy的家,是我歷年來運用「減法設計」最經典的案例。當年她簽約了預售屋,興沖沖地打電話給我,說買新房子了,帶著一大疊建設公司給的廣告文件,要委託我設計。身材嬌小的Ivy,講話聲調輕輕柔柔的,雖然已經有個上高中的孩子,但眼神中還流露著少女心。新家的格局建材都極佳,她帶著滿滿的夢幻在期待未來的新生活,應該要有什麼樣貌?

一開始她對於風格沒多大想法,我便依據我對她外表的第一印象,找了一些很接近「無印良品」的圖片給她參考。Ivy也認真地上網作功課,找了一些資料,我這才發現,無印良品不是她的菜! 她真正喜歡的是像樣品屋滿滿的高檔建材,有奢華感的室內設計。

 

更進一步洽談,又發現其實她要的生活很簡單,只要有個臥榻,可以坐在窗邊喝下午茶,吃飯也很簡單,廚房有基本功能就好,對精進廚藝沒有動力。晚上看電視,喜歡半躺在床上看自己的,不必跟老公小孩搶客廳電視。收納方式很單一,只要有個更衣室,完全開放式收納,也沒有什麼收藏品或藏書。回家,就是放鬆休假模式,什麼都不想最好。還有一點,除了木地板以外,不喜歡任何有原木感的裝飾,最好都有bling bling ! 

滿滿的bling bling,以及極簡單的居家模式,深入探究這價值觀念,其實是有些互相矛盾的。Ivy找了好多網路圖片,於是,我的減法設計模式,派上用場了。

 

大面積的電視牆石材,減去,無所不在的反光的鏡子,減去,多重式的打光設計,減去。開放式書房地面的高低落差,減去。blingbling,可以加進去,但每個空間僅限一種。餐桌區,就用blingbling吊燈,客廳區,使用小鏡面石材的圓茶几,書房,用灰黑色玻璃櫃燈箱表現,主臥,主牆上極細緻的鍍鈦玫瑰金,斗櫃抽屜,極精緻的美國進口香檳金五金把手。 

我的減法設計,是力求不搶眼,但有展現焦點的細節。裝飾類的建材,不能喧賓奪主毀掉生活功能,如果清潔打掃不便,維持不易,一切的加法裝飾,最後會淪為中看不中用的廢棄物。

 

 

最後完工後還有個小插曲,Ivy健康檢查出了些小狀況,醫師研判可能需要開刀,還好,重新預約了另一位權威醫師,精密診斷後發現只是感染,沒有病變。在台北門診的那一天,Ivy去買了一幅葛飾北齋的複製畫「神奈川沖浪裏」,說是要給自己加油,畫裡的乘風破浪意象,是她當下的心願。

 「神奈川沖浪裏」現在掛在書房窗邊,生命中難免會有些風浪,平凡,驚險,又歸於平凡。Blingbling是Ivy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右溪設計可以做到點到為止,減法設計,華而不奢,感覺到位,但不要花太多錢打造。  更多神奈川沖浪裏設計紀錄   

 

 

Story with the Homeowner VII

米米的遊樂空間 . . . . .

米米是個活潑的小男孩,有滿屋子的玩具法寶,有樂高玩具、自由磁力片玩具、各種大小車車和船舶、飛機玩具,很多故事書,還有故事書的點讀筆,把點讀筆往書頁上一點,就可以聽各種故事、自然小百科,應有盡有。

米米的家,Livingroom的設計,是近年興起的「去客廳化」設計,也就是沒有典型的電視主牆,沒有沙發前的大茶几。取而代之的是,運用空間格局、採光、木地板的舒適感,整體打造成一個超級好玩的遊戲空間,小朋友充分舒展肢體,揮灑創意,親子互動自由的一個全方位生活空間。

 

這個空間宜動也宜靜,拍攝當日,真的充滿笑聲,陽光從露臺外灑落,窗外綠意盎然,木地板上自在錯落的懶人沙發、主人椅沙發,磁力片組起來的小城堡,窗下的故事書區,我們看著幸福的小米米,開心的跟每一個人分享他的熱愛。

 

右溪設計從來不強調「品味」兩個字,網路上氾濫的各種裝潢平台,喜歡用「品味」、「風格」把房子標籤化,其實大多數只是過度設計過度裝潢。拆解文字意義,品和味兩個字,其實就是生活本身,不應該被標籤化,收集喜歡與熱愛,就是品,張開五感眼耳鼻舌身去體會感受,就能知道滋味如何。  更多米米的遊樂空間設計紀錄   

 

 

ABOUT living

living 就是人所圍起来的生活空間.只要形成了一個人們可以聚在一起的空間便是 living room。期待有機會與您一起創作關於『家』的精彩故事。

copyright © 4FDECO All Rights Reserved